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维基体育·中国官方平台 > 新闻动态 > 中国严控镓锗锑出口,美媒:北约12种关键军工原料,中国掌握7种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1:12 点击次数:112
中国严控镓锗锑出口,美媒:北约12种关键军工原料,中国掌握7种
2024年12月3日,我国宣布进一步加强对镓、锗、锑等关键军工原料的出口管制。
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雷达、红外设备、弹药制造等高端军工领域,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对此,美国媒体发出警告:“北约12种关键军工原料中,中国掌握7种。”
随着出口禁令的实施,北约国家的武器生产和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这场资源争夺战正在升级,中方的精准反制是否将成为西方军事工业的“命门”?
中方出口管制升级:精准打击为何如此“致命”?
12月3日,我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,宣布对镓、锗、锑等关键物资的出口实施更严格的管控。
这一禁令要求出口企业必须对产品的最终用户和用途进行详细审查,并严格限制这些材料向美国及其他军事用途相关机构出口,同时封堵第三方转口贸易漏洞。
这一政策直接针对西方国家,特别是北约的军工业体系,带来了深远的冲击。
镓、锗、锑之所以被称为“命脉”级材料,源于它们在现代军工中的不可替代性。镓是高性能雷达和半导体的核心原料,用于制造战机导航系统和激光通信设备。
美军的舰载AN/SPY-6雷达离不开镓砷半导体,而我国占全球镓供应的96%。锗被广泛应用于红外热成像设备,如无人机和坦克的夜视系统,我国产量占全球60%。
锑是弹药的硬化剂和炸药稳定剂,用于增强弹药性能,我国的冶炼能力占全球71%。
这些材料的开采和加工工艺复杂,欧美国家因为环保要求和成本高企,早已放弃相关产业,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应。
我国的出口管制不仅在资源供给上打中了北约的“命门”,还通过封堵转口贸易锁死了西方国家的替代路径。
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的情况下,这一举措迅速让北约感受到“卡脖子”的真实压力。
北约国家的集体焦虑:军工生产线被“卡脖子”
美国媒体对此发出罕见警告,直言中方的出口限制对北约防务能力构成严重威胁。
数据显示,北约12种军工关键原料中,中国掌握了7种的全球供应主导权,其中镓、锗、锑是最核心的三种原料。
美媒报道称,受到出口禁令影响,美国有超过1000种武器系统和2万个零部件的生产可能会受到冲击。
尤其是美国的高性能雷达升级计划、新一代战斗机研发以及陆军的弹药供应都可能因此被迫停滞。
不仅是美国,欧洲同样陷入资源短缺的困境。德国的军事电子设备和光学仪器严重依赖中国产品,有分析指出,如果出口禁令持续,欧洲至少30%的军工业生产线可能被迫暂停。
此外,北约的战略伙伴日本和韩国也受到波及。日本的高性能零部件和韩国的芯片制造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关键矿物,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其他替代来源。
北约国家虽然尝试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和与其他国家合作来缓解困局,但效果微乎其微。
比如,美国试图加速开发本土矿产,如正在推进的爱达荷锑矿项目,但投产时间预计在2028年以后,无法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。
而欧洲的“关键原料行动计划”虽然计划与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国家合作,但这些国家的产能远远不足以填补中国的市场空缺。
资源争夺战升级:美欧在困境中如何应对?
我国的出口管制措施,不仅在经济上遏制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压制,同时也成为中美博弈中的一记有力反击。
面对这种打击,北约内部在应对策略上却出现了分歧。
部分成员国主张通过外交谈判缓和与中国的关系,尝试恢复供应;另一部分鹰派势力则要求加速推进资源独立计划,并在全球范围内争夺稀缺资源。
但事实是,无论采取哪种策略,美欧在短期内都很难有效应对。
镓、锗、锑等材料的开采和加工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,还涉及环境污染等问题,尤其是在环保要求更高的欧美国家,快速恢复本地供应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而寻找其他供应国,比如塔吉克斯坦、澳大利亚等,虽然可以部分填补缺口,但在产能和技术水平上与中国仍有巨大差距。
随着资源争夺战的升级,中美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博弈也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较量。
我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不仅展现了对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地位,也让西方国家深刻意识到,离开中国,他们的军事工业链条将寸步难行。
资源争夺战背后的战略较量,或将成为未来国际局势的关键变量。
参考资料:
新浪财经《中国不卖锑镓锗!德国汉高已无力交付产品,美国供应链之痛在后头》
观察者网《中国镓、锗、锑等出口管制已超一年,对美打击效果如何?》#视界频道激励计划#
#新知漫谈#
Powered by 维基体育·中国官方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